为更好地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服务“双一流”建设工作,4月6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联合学校出版社在东区计算小楼302室召开教材出版研讨会,出版社社长伍传平、副社长裴旭与编辑韩继伟、杨振宁、田雪应邀出席会议,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全体在校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主任谢周清主持。会上,裴旭从政策背景、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振兴计划(2021-2025)》,重点...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课题组在极地海洋气溶胶形成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最近几十年北极的气温快速升高,成为全球气候变化速率最快的地区之一。海冰的融化和海表温度的升高可能导致海洋向大气排放更多的有机挥发性气体。经氧化形成的气溶胶可以充当云凝结核 (CCN) 或增加现有颗粒的大小以反射或散射太阳辐射从而对气候起到制冷效应,在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纳米材料-微生物复合人工光合系统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工作揭示了材料-微生物复合人工光合系统中的生物-非生物界面电子传递的基本机制。研究成果以“Reversing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for Light-Driven Hydrogen Production in Biotic-Abiotic Hybrid System”为题,2022年4月4日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DOI:10.1021/jacs.2c00934)。材料-微生物复...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课题组在量化人为排放和气象对空气污染贡献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提出机器学习结合去天气化的方法,并评估了湖北省疫情期间人为排放和气象条件对于PM2.5浓度的贡献。相关研究结果以“ Quantify the role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and meteorology on air pollu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A case study of PM2.5 during the C...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纳米限域光热反应器促进过硫酸盐活化降解微污染物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空心碳球的纳米限域空间,在光照条件下构建了碳球内部的局域高温,实现了对过二硫酸盐活化降解微污染物的显著促进。研究成果以“Photothermal Nanoconfinement Reactor: Boosting Chemical Reactivity with Locally High Temperature in a Confined Space”为题,于2022年3月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
为增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3月8日下午,孙立广教授受邀在第二教学楼2321教室作题为《琐忆走过的路——南极寻梦》学术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校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近百人现场聆听了报告。孙立广教授是我校环境学科的开拓人,在南极科考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从自己南极科考的经历和几个“梦想”出发,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事例,畅谈科研思想和学术成果,讲述了去南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做出...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揭示配体促进的生物锰氧化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模式锰还原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在好氧条件下可以通过自身产生的配体加速Mn(II)的氧化,并生成溶解态Mn(III)和Mn2O3沉淀。相关研究结果以“Ligand-Assisted Formation of Soluble Mn(III) and Bixbyite-like Mn2O3 by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CN32”为题,于2022年2月17日被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
中国科大揭示单原子中心电子结构与类芬顿催化活性的规律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应用化学系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相关课题组合作,在调控单原子铜金属中心电子结构及其类芬顿催化活性方面取得进展,通过在碳基底中引入硼或磷元素来推-拉电子,实现了对Cu-N4中心电子结构的精细调控,获得了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高效类芬顿催化剂,并揭示了铜中心电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规律。相关结果以“Identification of...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课题组在海洋边界层大气汞观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工作依托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走航观测,揭示了热带西太平洋对区域大气汞纬度分布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以“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gaseous elemental mercury in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the role of the doldrums and the ITCZ”为题,于2022年2月1日被Environmental Sc...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俞汉青教授课题组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余彦教授课题组合作,揭示了碳球内部结构调控对提升其催化氧化污染物性能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以“Sequential Assembly Tailored Interior of Porous Carbon Spheres for Boosted Water Decontamination through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为题,于2022年1月19日在线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 10.1002/adfm.202111184)。在非均相...
为扎实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增强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为保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工会联合教工党支部开展“急救知识及AED技能培训”主题活动。1月10日下午,培训活动于校医院三楼多媒体教室举行,系党总支书记张文真、工会主席康辉及30余位教职工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校医院的大力支持,校医院提供指导医生、培训场地与教具。本次培训分为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两个环节。首先...
为保障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年末岁初实验室的安全稳定,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系安全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1月12日组织安全检查小组对本系所属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各实验室针对中科院安全检查共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本次检查范围包括应用化学楼、环境与资源楼6楼、理化大楼10楼和南区第一实验楼。安全检查小组分3组分别对中校区、东校区和南校区我系所属实验室进行检查。检查发现,目...
2022年1月5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21年年会暨表彰会在学校东区水上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周丛照教授,安徽东晟环保集团综合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平女士、办公室主任曹胜文先生,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系党总支书记张文真主持。周丛照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周丛照以自己的学生为...
2021年12月31号下午,校党委副书记傅尧在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报告,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少年班学院师生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机关党委党员代表共百余人现场聆听了报告,宣讲会由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张文真主持。傅尧首先强调了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性,并提纲挈领介绍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基本情况。傅尧从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