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文件《关于评选2023年奋进奖学金的通知》(校学字〔2023〕69号),经学生本人申请、系内组织评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共2人获得2023年奋进奖学金推荐资格,现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已结束)公示期三天(2023年10月23日~10月25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实名反馈至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办公室。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551-63600084;办公地点:东区计算小楼305室;电子邮件:lijingyi@ustc.edu.cn。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单原子催化剂缓释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Slow-release synthesis of Cu single-atom catalysts with the optimized geometric structure and density of state distribution for Fenton-like catalysis”为题,于2023年10月16日发表于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DOI: 10.1073/pnas.2311585120)。开发用于活化过氧化氢...
星光璀璨,歌舞飞扬……10月14日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23年“‘环’聚科大 ‘境’享未来”迎新晚会在西区学生活动中心二楼礼堂精彩上演,环境系2023级新生们在此相聚,共赴这场青春盛会。环境系领导班子、部分机关领导、校内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以及200余名学生一起现场观看了迎新晚会,部分学生、家长和校友通过线上平台观看了晚会图片直播。迎新晚会由“星河环声,境起新程”“环梦予你,青春纷呈”“环沐...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有机磷酸酯新污染物的环境来源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Oxidation of commercial antioxidants is driving increasing atmospheric abundance of organophosphate esters: Implication for global regulation”为题发表于《One Earth》。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一类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新污染物,明确其环境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环境中的OPEs被认为只有一个来源,即来自化学品的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2023年开始试点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中国科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八所试点高校的优秀本科生日前参与项目申请,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2020级本科生肖志超申报的《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效低成本反硝化复合碳源筛选及效能评估》项目获批。项目基于现有污水处理反硝化过程中外加碳源成本高昂,亟需开发新型碳源以降本增效的技术难题,拟创新性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以计...
九月果香,九月菊黄,秋高气爽,丹桂飘香。9月15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东区新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系执行主任俞汉青、党总支书记张文真、党总支委员刘贤伟和盛国平、班主任刘武军和2023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张文真主持。张文真首先代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对新入学的2023级硕士博士新生表示欢迎,并宣布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全场肃立,奏唱国歌,拉...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环境类酶电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Mimicking reductive dehalogenase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water dechlorination”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电催化还原以多重质子耦合电子转移的方式来转化并去除污染物,比如还原脱氯反应可在温和条件下确保氯代有机污染物碳氯键的断裂。然而,设计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仍具有较大的挑战。而作为一类能够...
8月25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迎来2023级本科新生,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优秀学子来到学校中区体育馆报到,在环境系开启新的人生征程。系党总支书记张文真、校内兼职辅导员桂运安、2023级本科班班主任杨林、班主任助理陶嘉澍以及多名系办老师、学生志愿者参与现场迎新工作,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生的到来。上午9时,新生们陆续进入中区体育馆报到,在查验完入学相关证件信息、办理完报到手续后,各位同学领取到了包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乐凡阁博士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在国际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计划(MOSAiC)实施期间,开展了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发现边缘冰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提出了夏季北极大气汞峰值现象的产生机制。研究成果以“The Marginal Ice Zone as a dominant source region of atmospheric mercury during central Arctic summertime”为题于近日在...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鹏教授受邀主编的英文专著Nano-enabled Sustainable and Precision Agriculture由Elsevier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专著联合了包括英国伯明翰大学Iseult Lynch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实验站主任Jason White博士、英国普利茅斯大学Richard Handy教授共同主编,由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大学、匹兹堡大学、奥克兰大学、犹他州立大学、伯明翰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研究文章,题为“Unveiling singlet oxygen spin-trapping in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es using in-situ kinetic EPR analysis”,揭示了传统的电子顺磁共振(EPR) 波谱-自旋捕获方法在鉴定复杂催化氧化体系中生成的单线态氧时可能产生的假阳性结果,并提出了基于动力学研究的可靠解决方案。单线态氧能选择性地氧化有机物,因此在水污染治理和合成化学...
近日,中国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界面化学过程的原位高分辨成像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Dynamic imaging of interfacial electrochemistry on single Ag nanowires by azimuth-modulated plasmonic scattering interferometry”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14: 4194)。污染物的催化转化是水污染控制技术的重要方法,解析环境催化材料在污染物转化过程中活性位点的动态变化,对理解材料的...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环境界面抗污染改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Bioinspired N-Oxide-Based Zwitterionic Polymer Brushes for Robust Fouling-Resistant Surfaces”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doi.org/10.1021/acs.est.3c00128)。在传感器、热交换器、滤膜等环境装备的应用中,由污染物在表面沉积所引起的表面污染问题广泛而长期存在,造成设备性能降低与使用...
5月1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主题为“环聚科大·境享未来”的专业宣讲会在中校区青年之家举行。本次活动由谢周清教授主持,我系刘启帆教授、中科院人才计划蔡琛研究员、2020级本科生方明生和博士研究生程洲华受邀参与了本次宣讲。谢周清教授首先从环境学科对每个人的重要影响开始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解读了环境学科的意义,接着又从专业方向、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和科研平台等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环境系的发展现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