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固液界面领域取得新进展,发展了zeta电势原位成像分析新技术。该研究成果以“Plasmonic in-situ imaging of zeta potential distributions at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of 2D materials in water”为题,于近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作为现代电化学和界面化学的理论基石,双电层(EDL)理论自提出以来已深刻影响了储能技术、催化科学、水环境化学等众多领域的发展。然而,受限于现有...
2025年4月12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高校生物多样性保护资助项目启动仪式暨案例交流会在南京大学顺利举办,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联合中国科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翎影湖光——中国科大校园 OECMs 生态共护计划”获该项目资助,项目负责人潘元副研究员参加启动仪式。项目负责人潘元参加高校生物多样性保护资助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在全国众多申报方案中脱颖而出,不仅彰显了我校在生态文明建设领...
2025年4月23日上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在东区第五教学楼5101教室举办“环”师“境”技发展营系列活动之教师党支部建设交流会,特邀西南科技大学代群威教授亲临指导,环境系党总支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盛国平主持会议,系党总支书记张文真和全体教师党员参加会议。交流会上,代群威以《追根铸魂,守正创新——“环境健康与矿山生态修复”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建设工作交流》为题作分享报告,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合作,在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通过构建ZIFs衍生的Co-Co/Co-N双位点催化剂,显著提高了污染物降解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相关成果以“ZIF-Derived Catalyst with Co-Co/Co-N Dual Active Sites for Boosting Mixed Pathway Decontamination in Fenton-like Catalysis”为题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25年4月3...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3D配位双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ordination Anions Dimensionality-Engineered Dual-Atom Catalysts for Enhanced Fenton-Like Reactions: 3D Coordination Induced Spin-State Transition”为题,于2025年4月4日发表于ACS Nano(DOI: 10.1021/acsnano.5c00567)。双原子催化剂(DACs)在类芬顿反应中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有效调节其电子结构和深入...
为加强本科生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本科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深入理解,4月9日下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在东区计算小楼302会议室举办第十一次新师沙龙活动,王允坤、刘江涛和吕兴霖三位青年教师到场与环境系2024级本科生现场交流。系党总支书记张文真、系副主任花正双以及2024级本科班班主任谢羿参加活动,2021级本科生钟玲娟、2022级本科生吴彦豪及狄翔参与现场交流。本次活动由2024级本科班团支部...
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拓宽学生双创教育的覆盖面与系统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特邀双创学院常务副院长朱东杰、教学培养办公室主任徐扬于2025年4月8日下午在东区新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级科创试点班政策宣讲会。环境系党总支书记张文真、系副主任刘贤伟携全体教职工共同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张文真主持。会议伊始,徐扬围绕“中国科大特色双...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观点文章,题为:“Making CRISPR-Dx Technology Work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探讨了CRISPR检测技术在环境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挑战及应对策略。该文章于2025年3月14日被接收发表(DOI: 10.1021/acs.est.5c02397)。在全球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对快速、准确且成本效益高的环境监测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CRISPR-Dx 技...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非均相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双底物协同催化(DSSC)策略,通过将氧化剂和污染物分别置于双室原电池的两个腔室中,实现了双底物端不同催化剂之间的协同催化效果,在绿色高效水处理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结果以“Dual-Substrate Synergistic Catalysis for Highly Efficient Water Purification”为题,于2025年3月在Nature Water (10...
春风送暖万物苏,植树添绿恰逢时,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使命,3月2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环境系)本科生党支部开展“植树添绿,共筑美丽中国”主题活动,组织青年学子前往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参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劳动课程。环境系本科生党支部二十余名党员及积极分子踊跃参加活动,系综合秘书、党支部纪检委员潘梦杰带队参与。活动伊始,专业指导老师围绕植树节的起源、...
为保证我系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全、顺利完成,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硕士招生复试工作章程》要求,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制定本复试工作方案。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二)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政策透明、程序规范、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健全。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了2025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系...
根据《关于在我校研究生中启动评选2025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的通知》(校学字〔2025〕23号文件)评选要求,经学生本人申请、班级民主评选和班主任审核,现将评审结果公示如下。 “校优生”拟推荐人选:顾朝海BA21****02,马骥SA22****15,孟岩BA21****16,孙倩BA22****23,王兆华BA21****04,杨思雨BA21****22,刘晓莉BA22****10,陈冠霖BA22****16,周靖辰 SA22****38“省双优生...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二次稀土资源回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后修饰策略,成功实现磷酸三丁酯(TBP)对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的提质改性,从而有效提高真实环境中稀土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回收。相关研究成果以“Boosted recove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rom mining wastes and discarded NdFeB magnets by tributyl phosphate-grafted ZIF-8”为题于2025年2月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电催化加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系统揭示了表面羟基在不可还原氧化物上促进氢溢流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以“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ation Boosted by Surface Hydroxyls-Modulated Hydrogen Migration over Nonreducible Oxides”为题,于2025年2月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并入选Hot Topic: Surfaces and Interfaces。加氢反应在化学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