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9月生,湖南邵阳人。其课题组致力于交叉技术驱动的生物与医学分子诊断方法研究及应用。近年来聚焦CRISPR技术及其生物医学检测应用,着重探索新型CRISPR酶与引导RNA功能,以发展更快速、高灵敏、便携化的生物医学分子诊断方法与试剂。相关成果发表于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ngewandte Chemie、Nature Protocols等期刊,并受邀为Annual Review of Analytical Chemistry、Trends in Biotechnology撰写综述。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未来生物技术”原创探索重点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资助。
CRISPR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开发新型分子诊断技术提供了机遇。CRISPR技术到底具有哪些优势和潜力?其在分子诊断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如何?将来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CRISPR分子诊断技术开发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几个关键进展介绍如下:1、发明的纳米金-核酸探针标记技术刷新了标记速度和成本的学界记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CRISPR试纸条平台,有助于推进核酸家庭自检技术进步;2、发明并改进了Cas酶活性的光调控方法,进一步开发闭管CRISPR核酸定性检测技术和仪器,解决了CRISPR切割和核酸扩增的不兼容性、PAM位点依赖性、多重检测能力限制等问题。3、探索免扩增的CRISPR检测技术,证明了液滴CRISPR方法的单分子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