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兼任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环境类专业认证专家、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专家组成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特聘专家、《工业水处理》杂志青年编委、Bioresource Technology、Waters等客座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圈硫和氮元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绿色低碳废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烟道尾气脱硫脱硝及碳减排等。作为负责人主要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省科技奖2 项,在ES&T,AEM,Water Res等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已授权专利21项,参编外文论著2部。
我国工业废水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硫系和氮系化合物及有机污染物,由于目前学术界缺乏微生物对碳、氮和硫元素协同代谢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导致现存的处理技术无法实现生物脱硫和脱氮有效的集成。此外,由于异养反硝化细菌的生理特征,使得传统生物脱氮过程需要充足的碳氮比,进而导致我国生活污水的高效脱氮往往依赖外加有机碳源,研发高效、经济、低碳的新型脱氮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研究自养反硝化细菌(aNRB)和异养反硝化细菌(hNRB)的协同与失衡机制,深入解析混养反硝化理论以及探究生物地球循环同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传统脱氮理论认为,氧气和硫化氢的存在会对反硝化作用产生抑制,造成N2O的大量累积,从而带来温室效应加剧。从自然和生态物质循环的层面解析微氧环境对混养反硝化碳氮硫共脱除体系的强化机制,无论对混养反硝化理论和技术的完善还是对地球生物化学氮循环的经典理论的突破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